文化若是要用“找”这个动词来描述,形式就严峻了。可问题再大,也要面对。下面展开讨论。
以上的“下面”,不是根据语句理解次序靠后的意思,而是煮面的俗称。对,谈到重庆本土文化产业与产品,我首先想到的是饮食文化——小面。小面牛啊,色香俱全。一碗小小的小面,承载的是千百年来巴渝民俗的辛路历程与人文情怀。
一个民族要从文化说起,排在第一毫无悬念的是“吃”这行。衣食住行肯定是“食”最为重要的。吹牛皮、高谈阔论,先行条件必定是在一个吃饱了的前提下进行。吃都没吃饱,有什么可想的呢?有,想吃的。吃的重要性不可言喻。俚语“民以食为天”表达的也就这层意思。
中国的文化璀璨之至,数不胜数。可最令人国人骄傲的,不是断壁残垣下的圆明园,亦不是一统中原的小辫子头型。毛爷爷还是邓爷爷站在领奖台上用豪言壮志的方言说过:“我们用贫瘠的土地,养活了几万万人!”国家领袖级人物都这么说了,一群小虾米们还有什么异议。我们最骄傲的是农业。直到现在,中国都被定性为农业大国,非工业强国或文明古国。而且也无向这两方面发展的明显趋势。
重庆这座城池除了饮食文化外,剩余的文化少之又少。由于物以稀为贵,做政府的便把残留下的文化在地图上,一个圈一个圈的画了下来,成了风景旅游区。所以,要找重庆的文化,不必大费周折,带上相机、穿上比基尼,奔向旅游景点即可。
这种文化的存在方式有点可怜。感觉它是苟延残喘、经不起动荡的。随时有可能,一个批文下来,拆的拆、搬的搬。顿时变得面目全非了。依我的观念而言,文化不该是保留下来的,该是传下来的。保留下来的文化,停留在被保留的年代,无法向下蔓延。时日久了,便会出现文化断层。而传下来的文化,是具备延展、拉伸、放宽性的。
文化产业欠发达的原因在于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利益。利益说得不那么书面化即是金钱。钱是万恶之源,但同时也能解决万恶。都说钱能解决的问题不算问题,看来是富含了不少哲理。
做文化产业、开发文化产品是容易垮掉的,因为就现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市民是没文化的。这里所说的没文化,不是特指文盲。意指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被忽视了的领域远没被人们认识。
女子12乐坊算得上是现今中国首屈一指的原声演奏乐队了。可她们出名并不在中国。在哪呢?在日本。要说之前在国内,春晚也上过了,宣传也做到位了。但演出上座率就是提不上来。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四字名言,基本国情。大家伙没车没房没对象的,哪来的闲心听你这民族音乐。三个代表四个基本点八荣八耻的国家大事都还没进行到底,你这扰人的音乐有自知之明排在队伍后头去吧。东来西往,13个漂亮的女子乘船来到了懂得欣赏她们的日本,大获成功。
用小学生的口吻来个总结: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根据时下的环境而定。
从12乐坊谋事在内成事在外的例子来讲。我们中国不是没品位,更不是排斥本国文化。只不过是环境不允许发展。12乐坊所演奏的音乐是比较高雅的,属于精神文明类型。在人们物质都没完全普及的现状下,推崇精神文明本就是不科学的。所以她们的碰壁是在所难免的。物质向精神转向的过程又是必然的,急于就成不得要慢慢来。革命尚未彻底,同志们仍需继续努力。
那是不是在这过程中发展文化产业就没戏了?
答案明确与坚决:否。
古有文艺复兴,不古有明治维新。都是以文化为主,经济为辅的典型。前车未翻,消除了重蹈覆辙的风险,更有价值作为借鉴加以学习。
文化产业是一个集中代表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全球性趋势的新兴产业。虽然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它不断以各种面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跟其他产业比起来,仍旧占不了大比重。因为它处在一个尴尬的阶段。高深了,少有人理会。低俗了,又是自讨没趣。抓好中间地带算个途径。
纵而观之,有很多方面可以从小范围着手。服装设计、文具用品、美味食谱、CD音像…都不失为好的前进方向。总之,先从日常的、显而易用的做起。利润虽小,大打销量牌,也是有利可图的。而且可在产品的制作途中,附加上本土的特色、特点,加以创新。使得销售有亮点可行。
最好的结果就是,便宜占了,文化也推行了。说起简单,做起复杂。产业可分为三流。三流产业重质量;二流产业重品牌;一流产业重文化。按程序讲,应该是从最底往上走的。但文化在一点一滴的流失,来不及捕捉了。唯有一步登天,同时做到质量、品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
具体的做法,我有理论,但无实际操作经验,说出来怕承担误导的责任。提供一个例子,陶然居不陌生吧。最先从一个草棚卖螺丝发的家,到现在承蒙政界错爱的“中国十大餐饮企业”。其发展史十分可供参考。
有这样一个经销方案,将销售分了7个针对点。是英文的,很有意思。将它作为模板,以这7点为初衷,不管是发展文产,还是制造商品,都能受益匪浅。1.who 2.why 3.where 4.when 5.what 6.how to 7.how much.
翻译下,1购买对象;2为什么购买;3在哪购买;4什么时候购买;5买来做什么;6商品的使用方式;7多久会使用一次。
刚在教科书上看到的,总结得之精辟。搞得我都没兴趣写下去了,前面所言瞬间化为一堆废话。还好有帮忙压轴的。
按着这个套路办事前景就光明了,从以纸为介质产品载体的印刷媒体(图书、报纸、期刊)到文艺演出市场,再到整个市场,仿佛都是在遵循这些原则。因为我作为购买商品的对象而言,在购买商品时,确实要考虑后面的6点。这7点就像是写作文的提纲一样,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完美得让我编不出第8点来。差不多到此为止了。
作业完成了,我把文本拷贝在U盘里,带到复印店打印了出来。小心翼翼的折上,交到老师处,深怕被外人偷窥。这是属于我的文化与产业,需我为之捍卫的。在未经本人同意下,私自看一眼,罚金五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