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实毛线

  前些天,班上组织了实习认知活动。我没参加,原因有二:1.天气太热(也有可能是下雨,我记太不清了)2.没报酬,不报账。报不了账可以接受,但没有报酬就不能叫做实习。反感一切空有虚名的形式主义。

  具体干了些什么,我不知道。同学回来后,我没打听。只能凭着几张实习中拍的相片来写。这倒也好,我曾说过“相片从直观看表象,文字从理性反映本质。” 

  就此问题论证一番,检讨对象为三峡博物馆。

  从博物馆的自述开始,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着前言的字碑。

                                                  前言

  “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具造化伟力,最富人文情怀的大河峡谷。三峡以它的雄奇壮丽,成为美丽长江的标志性河段,以它绵绵不尽的历史文脉,成为长江文明的最华彩的乐章。《壮丽三峡》陈列,聚三峡山水风云,歌三峡魂魄豪情。三峡工程、三峡移民、三峡文物保护的壮举,更有可歌可泣的三峡移民精神。本陈列有如动人的画卷,抒发三峡的壮美、神奇、深厚、多情,谱写永远的三峡。”

  短短一段介绍纰漏百出。首先,本人不习惯以“最”字为前缀的句子。地球地域如此之广,历史如此之悠久。样样东西在不经考证前都可以加以“最”字来形容吗?殊不知,这边在赞美三峡最具造化,那边的也在歌颂尼罗河最具造化。到底哪个更最一些?请在没弄清楚状况之前,尽量少用“最”字。

  词语匹配不当。什么叫“造化伟力,人文情怀”?我用搜狗拼音连打都显示不出这几个字。既不是成语,也不排除语义矛盾的嫌疑。21世纪的人了,书面仍在模仿鲁迅。思前顾后,很好的做到了思前,且只停留在了思前上。

  第二句整句都是病句。哪里错了我不指出来,拿去给小学生做病句修改,大部分人可以找得出来。

  顿号的滥用,同学们可曾知道一句话在没表述完整以前,句中的顿号所涵盖的内容是并列的。也就是说“保护的壮举”包括了“工程、移民、文物”。只有文物可以这么用。工程是投票赞成建立的,移民是被搬迁的。不过,也不能忽略为了移民顺利着想所动用的城管武装拆房保护,肯定要称之为壮举的。

  不如我来拟这个前言,过把瘾。(翻写是强项。)

  三峡薄雾馆,世界上唯一以雾为主题的展馆。展馆展出的雾包罗万象、包浓不化。该薄雾馆排放出的雾,使重庆跻身为著名的雾都。加之周围重工业繁多,溢出沙尘溶于雾中四处漂流。俗话说烟消云散,可烟消雾不散。夹杂着有害物质的薄雾,有孔便入,涉及面甚广,波及人口颇多。又使重庆荣升为“吸毒”人口最多的城市。《薄雾馆》陈列,颜色各异以及奇形怪状的雾。颜色方面,常见的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罕见的有发光银、纳米白。甚至观者可以自己动手调出心怡的颜色。形状方面,木乃伊、回锅肉、阿迪王应有尽有。另外本馆还提供薄雾加固服务,让薄雾拥有属于你自己的独有浓度。透明雾、半透明雾、实体雾,雾雾倾心。谱写雾都中的雾都!

 

  第二个阶段是对三峡博物馆外观的鉴赏。病态教授非要我们对其进行赞美。一上课投影出巨大的博物馆外景幻灯片,叫分析哪部分建得好,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问题本身提得就有问题。一来就默认否定了博物馆难看的事实。我从来没认为那栋建筑美过。要中国风不中国风,要西化不西化的。而且概念模糊,不管怎样它肯定还是会符合一部分人的审美观的。林子大了,什么欣赏水平没有?再次的商品,都有人买。再难看的宠物,都有人宠。

  还有个问题,我们的着眼点始终是放在三峡博物馆这一个体上的。并未与其他优秀的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进行比较。见少识狭,局限性暴露无疑。未免有点井底之蛙了。

  讲一个谣传,关于三峡博物馆的邻居人民大礼堂。民间相传,大礼堂顶端的金顶在落成之日达11吨之重。期年之后,穹顶承受的重量太大造成内部支撑木材轻微变型。必须要对进行维修改善。这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既要保持原有模样,又要减小木材的承受力。解铃还须系铃人,一系列问题留给了大礼堂的设计者张大师。天将降大任于大师也,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后。张大师经过反复斟酌与实地考察,决定以对金顶进行裁剪的办法,降其吨位,使内部恢复原型。原计划是将金顶减轻三顿。接下来,说是张大师思财心切,在金顶工程竣工后,私自携带卸下来的黄金逃至海外倒卖。从此音信全无。大师就是大师,神龙见首不见尾。

  以后每每路过都会想此故事。想到吃钱与建筑物美观的比例。张大师吃钱吃得少,造就的大礼堂庄严华丽。建造三峡博物馆的那几幅颜色吃钱吃得多,建筑的博物馆汗颜滑稽。此之谓观堂要钱,观馆要命也。我对博物馆外观的不能忍受程度,可见一斑。

 

  空话基本上说完了。提点具有实质性的建议。关于博物馆周围相关产业的发展。博物馆本事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人类遗产的实物场所。是供人们学习、了解、探讨的地方。本不应该本着以盈利为目的修建的。但跟奥运会一样,在弘扬和传播本国文化以外,同时又吸纳可观的资金,不是不可取的想法。

  相关产业,是指跟博物馆有联系的第三产业的工作。比如,可制造或仿造(当然,正规渠道的)馆内有代表性的艺术品。加以售卖,什么鼎、御用品之类的。相信不管是男女老少,还是海内海外友人都比较有兴趣购买。即纪念品,纪念品真是一样很好的文化产品。能够长久保存,也有艺术气息。更重要的是让文化得到了传承。我们老在讲什么文化传不传承的,那个太广义。该做的实际上应从这些小地方入手,得到的效果反而更加。

  另外,可在博物馆旁边搞一些饮食、娱乐地。实现一条龙服务。使人博也博够了,吃也吃饱了,玩了玩足了。听起来像是不良场所,有个好处倒是,回头率是有保证的。而且以本人愚见,未来将会是集多栖服务为一体的商业经营概念。所以,附属产品也算得上是一件大事。

 

  由外及内,再小谈内部展品。看了他们拍的照,推算出三峡博物馆归属纪念性博物馆。既以历史观点来展现藏品。历史展品,说白了是种祖先崇拜行为。对此,我倒是小有反对。中华历史,博大精深。五千年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栋梁先驱、留下了不朽文化丰碑。追溯先河是必行趋势。瞻远未来也必不可少。两者之间应做到相得益彰。

  纵览大纲,博物馆当定性为博其之物,兴之以国。乃曰:国不可无馆,世不可无馆。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