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都是以总结的口吻来叙述过往的,今年得是反省。
作为一个音乐创作者,我竟然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没有写出一首完整的曲子。这一定是我的生活作息出了问题,表面原因是时间过于碎片化,没有集中精力去办事。罪魁祸首还是自己没有控制力,任由社会各种风口席卷。本该利用闲散的时间,变成了无意义的垃圾娱乐时间。在经过短视频的洗礼后,现在但凡超过十五分钟时长以上的视频,我都懒得点开看了,总想着,等等再说,这会儿可以看语速更快更直白、浅显的。
这些都不是最致命的,最近做测试,我发现自己已经完完全全沦为了地球人,想的问题非常之现实与实际,而在两年前我还是那不足百分之一的幻想家。朋友们由衷的对我说,是我成熟了。我接受这种说法,但若是要我选,我还是愿意当一个整天胡思乱想的人,一来没有这么大的压力,二来可以单纯的去做某件事情,少一些功利心,也不用考虑失败后的后果。
现实和浪漫有点难并存,当然有些时候浪漫确实需要一些物质基础,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很容易在路上迷失方向。慢慢的就被某种固化思维给吞噬,好像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都是身不由己,还被冠冕堂皇的标签为“责任感”。而责任感是难界定的,它也可以说是一个借口或者是出口,一个不得不为之的借口,一个逃避的出口。
人类的历史千百年,现代文明比远古文明不管是在交通便捷性还是情感传递上,效率高出了不知多少倍。但现代人并没有比古代人活得更加轻松,效率更高也不是代表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多件事,而是做完了这些事又接连来了一串事。比如说古代人做一百件事会花上一辈子,现在人做同比一百件事五年就得以完成,然后再用余生去做接下来的事。所以这种算法挺不划算的,社会高速发展,这本身也许是件好事,但和我们关系并不大,该累还得累。
在这个新年,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病毒赶紧滚出地球了。为啥该滚出地球的不是人类而非得是病毒,要知道它们先于我们数世纪就存在于此了。人类作为有意识体,寻求的应该是共存才对。经过这个事情,让我更加坚定了思想对行为的影响是有多大。中西方的思维也差异挺大,像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一种无形的以宏野眼光来对待个人,譬如“集体利益高于个人,要有牺牲精神”为什么老是要把个人与群体挂钩呢?因为自己一些非主动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瞬间就会引来谩骂,这算公正吗?当然,对于群体来说,个体的情绪微乎其微,但是对于这个个体本身,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伤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宏野的眼光也是一刀切,是令我十分恶心的陋习。
不过到这里我也就明白,为啥我们民族没有创新感。我们的发明其实更多是为了“求和”,寻求社会的和平,而不是寻求真理本身,那其实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无疑少了探索精神。《金刚经》里有句话,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太智慧了。字面意思是指:别想其他的,答案就在你心里。衍生的说就是:做某件事情不要有太多杂念,这样你反而看不见真理,失去本心。比如爱一个人,你老是去想怎样才能得到她,那你也就失去了爱。
我是从唯物主义的阵营转换到唯心主义了,一样东西并不是先在那儿便在那儿的,而是我认为它该在那儿。意识先行,告诉我这件事是一个这么的结论,然后才会疯狂地为结论找佐证。人与人之间的争吵也是如此,双方都已经认定了这件事情的根源区别,再怎么讲,也是不统一的。当一个人可以远离争端,那么就成了觉悟者。佛是什么,佛就是觉悟者,众生是没有觉悟的佛,佛是觉悟的众生。若有觉悟,立地成佛。当然,这点很难的啦,我只是在这里做一个阐述。
前几天去看了美术展,里面有个主题是——世界。就是通过系列观察或者思考说出你对世界的感慨,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在白纸上然后钉上墙,我满怀诗意的写了两字“饿啊”,原因是我当时真的有点饿。当即又想到,莎士比亚也把世界说成是某种食物,他讲道——这世界是你的生蚝。在英语里,生蚝的另外一层意思是珠宝、宝藏。所以他可能是想表达,这个世界是你的宝藏,要好好探索哦。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如果你已经开始对这句话进行主观解读,那或许你也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我单纯的觉得莎翁他就是饿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