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晚广告植入

  首先声明,我是投予支持票的。那些反对的人可以不用点进来了。也可以点进来,大多数反对的说法都是毫无逻辑的。就我看来,大批的广告植入对于春晚来说是进步的。

  近来看到许多对春晚过多广告植入持于否定态度的文章。还将植入的广告分了类:“植入最刺眼、植入最暧昧、最值回票价、植入最雷人、植入最傻逼。”给我的感觉是哗众取宠。都无聊得给广告做分类,那想必也不会介意无聊得再多看看几个广告吧。

  引入网上的说法:“央视虎年春晚广告植入清单”总共列出了九条广告植入条目,包括饮用水、化妆镜、服饰、相机、酒等。而且还列出了内容次数、注明已签合同,要求春晚当天需要以镜头的形式都一一展现出来。不过由于广告植入太明显,外界批评声音很大,甚至有网民调侃,“看的不是春晚,看的是广告”。近日网络上曝光的一张题为“春晚中需要给镜头的广告形式”清单上共列出九条广告植入条目,包括春晚工作人员穿着,嘉宾桌摆放赞助饮料,演员用的化妆镜子,喝的酒等。外界十分关注的刘谦魔术、赵本山小品《捐助》、郭达蔡明的小品等都有涉及。

  请问,有什么问题吗?不知道对广告植入感到反感的的人来讲,到底是反感广告投入过多的金额还是反感春晚本身过多的广告数额。如果是前者,这个心还是留给各个公司的老总去操吧。又没从观众腰包里掏钱,干嘛这么紧张?如果是后者,也没有必要计较这个问题。据说百分之九十五的观众都没有完整的看完春晚。也就是说没有完整的看完广告,在看春晚的同时看了几个无聊的广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不妨换个思维想。

  我们把春晚想成是一个企业。其实它就是一个企业。对于企业来讲,什么最重要——赚钱。一年一度的春晚吸金重头戏源于广告。年年曲线向上不是一件好事吗?比起那些为了故意让GDP上升而拆房再建房的事情来讲光彩多了。为了增加我的说服力,我刚才特意去百度搜索了一下历年春晚收入的报告。点了十个网站,发现都是同一篇文章。又试着搜索了春晚广告植入的相关主题。相同的问题出现了。各个报到都是大同小异。据我猜测,起初对春晚广告反感的也许大概有只有一个人,然后这位仁兄愤书激昂写下反春晚、反人类的文章。结果被一群傻逼看见了,感觉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就开始四处转载。当然,我也不能否认是这位仁兄自己在多个bbs、blog上发表的帖子。可能又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不是对春晚本身广告过多而反感的,而是由于听了众人都在谈论广告的事然后不经过大脑考虑主观的感到了反感。接着一传十,十传百。而且我怀疑反春晚广告很可能是网络枪手写的,请枪手来作文的人很可能是没有在春晚广告里中标的公司。他们的目的是让春晚的广告费用下跌,从而在下年的春晚广告竞标当中夺魁。

  为什么说广告的植入是一个进步?

  时光流转20年。20年前,广告就是广告。单纯的广告。只能在某个节目过后才能播出。这样的广告太过于生硬。相比而言,现在的广告就要高明得多。我清晰的记得《非诚勿扰》里面葛优结账时刷的是一张VISA的银行卡。变形金刚大黄蜂是一辆学弗兰。央视的宗旨的是,在不破坏节目本身内容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接纳更多的广告。先不考虑是否做没做到,但至少有这种想法了,难道不是一个进步吗?从金额上讲,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具体多大的金额我就不罗列出来了,不然也加入到了炒作的行业。广告金额增加说明企业实力增加,企业靠卖给老百姓商品以增加其实力。企业实力强大说明老百姓购买力增强。等量代换后就是老百姓富裕了。这个进步应该没人会否认。还有最让我无法理解的一点就是,同样是捐钱做广告。捐给灾区就是一片欢呼声,捐给央视就是一片唏嘘声。人家企业做点生意容易吗?人家央视做点生意容易吗?

  谈谈关于春晚一年比一年难看的说法。在这个说法之前,请大家务必要先搞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春晚才是好看的?这个问题又要再一次的说到百分之九十五的悲剧观众。对于百分之九十五的观众来说,看春晚就是看赵本山,赵本山的小品好看了,春晚就好看。反之则难看。打牌的到了赵本山的节目时说,等看完了小品再接着发。做爱的到了赵本山的节目时说,等看完了小品再接着射。事实确实如此。真正坐在电视机前认认真真的看春晚的又有几个?大家反思反思,春晚18个节目中能说出5个节目名字来不?我只说得出两个《捐钱》、《传奇》。其实春晚就是一个国家级的联欢会,它的意义在于让团在家里的人们多了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仅此而已。要这么好看干嘛,非要找好看还不如去看演唱会得了。

  总而言之,在春晚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又狂澜巨大经济利益才是皆大欢喜的事。年嘛,就应该这样过。

  文章写完了,和我想要表达的还差一大截。尽管思绪很混乱,但跟那些当枪手的人写出来条理清晰的文章相比,我还是有很大自豪感。毕竟我的劳动力是免费的,我是正义的。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